“振乡村·正青春”:村规“约”出施茶新风尚 ——海师马院学子赴海口施茶村解码古村治理“契约密码”

时间:2025-07-10浏览:10

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走进乡村、服务社会,在“乡遇美好”中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在“振兴乡村”中贡献青年智慧力量,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南开放大学联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调研比赛暨“振兴村·正青春”理论宣讲与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活动。2025年7月8日,在高昕老师带领下,实践团队紧扣乡村治理现代化命题赴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开展“村规民约”专项调研。团队深入8个自然村,探寻这份延续40余年的“纸上约定”如何成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为新时代乡村善治提供鲜活样本。

到达施茶村后,师生们同村委会、人民调解员、村民代表开展座谈。经了解,施茶村是省级文明生态村和五星级美丽乡村,曾获评“中国幸福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施茶村辖有美社、儒黄、春藏、吴洪、博抚、美富、国群、官良8个自然村,其中,美社村1983年就制定了《村规民约》,作为石山镇最早制定、实施村规民约的乡村,在数十年的传承和新修下,群众法治意识、契约观念不断提升,由此带动整个施茶村的风气不断净化,“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名远扬。

成员们调研发现,村规民约是施茶村村民自治中的特色一环,通过推动村民自我约束,村庄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村规民约还发挥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村民,都认为村规民约不论对自身成长还是村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长久传承下去。

此次调研收获颇丰,调研小组师生不仅对村规民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潜力,并激发了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去了解乡情和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施茶村的故事证明,最好的治理,是让村民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随着“振乡村·正青春”调研的深入,这份藏在火山石屋里的“治理智慧”,必将为更多乡村的善治之路提供启示。

(参观荣誉墙)

(与村民交流)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