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球视野与国际语境”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第四届学术年会
在我校召开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刘利利)
10月26-27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全球视野与国际语境”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第四届学术年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和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厄瓜多尔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李红梅研究员、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孙巍主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孙熙国教授、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惠农公司邱其平董事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习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26日下午的开幕式上,李红梅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红梅书记强调,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全力推进自由贸易区(港)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之际召开本次研讨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后李书记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专业设置与科研教学特色,特别详细介绍了学校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的规划布局,以及所取得的理论研究、资政建言和教育教学成果。希望今后通过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学校能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海南绿色发展、为乡村生态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小组”负责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郇庆治教授强调,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基于“超越发展”和“社会生态转型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两个核心概念的十个主要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与欧美国家现实中发生着的社会转型过程的关系,“超越发展”理论的理论意涵、政治基础、政策框架及其在新世纪以来的实践中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何以有助于向一种生态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又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不同于欧美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概念话语等问题。为此,在26日下午至27日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社会生态转型理论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超越发展理论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话语体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构架及其过渡”等五大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每个专题首先由3-6位学者依次进行大会发言,然后1-2位学者进行点评,随后展开自由提问、回应环节,以期达到对每个专题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和理解。我院郭根山、杨英姿、董前程三位老师分别在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
27日下午的闭幕式由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扬•图洛弗斯基博士主持,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英姿教授分别致辞。
研讨会前,26日上午,在海南石斛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与会专家学者前往海口施茶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对施茶人家、火山石斛园、石斛专业合作社进行生态考察,访谈“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了解施茶村民通过石斛生态产业振兴逐步走向幸福生活的过程和前景。
此前,24日晚上和25日,在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十楼报告厅,来自北京大学的郇庆治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厄瓜多尔安第斯西蒙·玻利瓦尔大学的米里亚姆·兰教授、维也纳自然资源与生命科学大学的克里斯托夫·戈尔格教授,分别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概论”、“绿色资本主义与帝国式生活方式”、“超越发展理论在拉美的争论及‘好生活’的实现”、“生物物理学视角下的社会生态转型”等主题,为学校师生呈现了精彩的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