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理解,系统提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能力,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开设专业拓展课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2025年3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梁爱悦老师、海南中学董德晶老师,现场为学生进行教学展示。课程聚焦新课标下小学至初中学段思政课教学的系统衔接,通过全流程解析与案例示范,助力学生构建一体化教学思维。活动由郑东艳老师主持并总结,全体2023级本科生全程参与。
(梁爱悦老师进行设计解析)
小学学段注重以“五要”打造简约而精妙的教学设计。梁爱悦老师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通过展示教学设计流程图、学习任务群案例,完整拆解了小学思政课的设计逻辑。她提出“教学目标清晰化、重难点突出化、教学环节简约化、板书设计精妙化、教学细节严谨化”的“五要”原则,强调小学课堂需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点,通过情境化、活动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一堂好课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用精炼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价值。”梁老师以“班级生活规则”主题课为例,现场演示如何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象任务,令学生深刻体会小学思政课“启蒙性与生活化相统一”的特质。
(董德晶老师进行设计解析)
初中学段注重八维框架构建系统性教学分析能力,董德晶老师结合初中思政课教学实例,从课标解读、教材逻辑、学情诊断、目标设定、重难点突破、教法学法融合、教学过程创新及教学反思优化八大维度,系统剖析了初中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针对初中学段学生思维进阶的特点,她强调“从具象案例到理论提炼”的阶梯式引导策略,并展示了如何将时政热点嵌入课堂以增强课程时代性。“教学设计不仅是教案撰写,更是对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情的三重回应。”董老师以“法治专题单元”为例,详解如何通过案例辨析、角色模拟等多元方法,帮助初中生实现从道德意识到法治思维的跨越。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课程整体上注重一体化思维,致力于贯通学段壁垒,赋能职业发展。课程总结环节,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东艳教授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师范生既精通本学段教学规律,又具备贯通各学段的全局视野。“小学课堂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初中阶段夯实价值认同基础,未来你们将承担起守护思政教育‘接力棒’的责任。”她鼓励学生以此次课程为起点,在对比研习中理解不同学段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与方法论差异,为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思政教师夯实基础。
(郑东艳教授总结点评)
本次课程通过小学与初中教学设计的双重视角,生动诠释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螺旋上升、有机统一”的建设理念。参与学生纷纷表示,课程不仅提供了可迁移的实操工具,更深刻认识到一体化思维对思政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一线名师工作坊、跨学段教学研讨等活动,助力思政专业人才培育与国家思政课改革同频共振。(供稿人:谭凝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