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学生走进乡村、服务社会,在“乡遇美好”中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在“振兴乡村”中贡献青年智慧力量,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海南开放大学联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调研暨“振兴村·正青春”理论宣讲与乡村振兴促进实践活动。2025年7月8日上午,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马青年”调研团一行,在申明远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秀英区石山镇黄海桃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的专题调研活动。此行旨在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理解文化强国建设中非遗传承的时代价值,并激励新时代青年投身基层、守护文化根脉。
(黄老师作品展示)
(黄老师作品展示)
从“指尖技艺”到“文化符号”:剪纸艺术的守正创新
调研伊始,黄海桃大师系统梳理了剪纸艺术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与精湛绝伦的创作技艺,分享了她数十年如一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的深刻感悟。工作室陈列的作品,正是匠心独运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结晶。其中,以海南本土文化为底蕴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系列作品,以及象征民族大团结的“五十六个民族”主题巨制尤为震撼人心,生动诠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核心理念,彰显了在守正创新中焕发非遗生机的强大力量。
(黄老师讲述扎根基层经历)
从“一人坚守”到“众人接力”:非遗传承的乡土实践
更令调研团成员动容的是黄海桃大师分享的人生经历。她深情回顾了18岁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昌江黎族地区基层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中,她克服重重困难,以知识为火种,点亮乡村教育,改变了当地教育落后面貌。这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生动实践,为在场青年学子上了一堂无比鲜活的“大思政课”,树立了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在基层沃土中绽放青春、传承文化的崇高典范。
(调研团成员认真学习)
从“体验感悟”到“青春担当”:青年学子的传承之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黄海桃大师的悉心指导下,调研团成员纷纷拿起剪刀与红纸,动手体验剪纸的基础技法。从寓意吉祥的“福”字,到神话传说中的灵动“哪吒”,再到生肖“蛇”的蜿蜒形态,一刀一剪间,成员们不仅初步领略了剪纸技艺的细腻与灵动,更在亲手实践中,对“一纸一剪藏乾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有了切肤之感和更深层次的体悟。当剪刀在红纸上划出优美的弧线,不仅延续着千年技艺的生命,更在描摹着文化自信的未来图景——这或许就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时代注脚。方寸红纸,承载的是千年的文化密码与民族的审美智慧。
(合影留念及作品展示)
本次调研活动让同学们不仅亲手触摸了剪纸艺术精妙的技艺门槛,更在黄海桃大师的言传身教中,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厚重历史积淀与蓬勃不息的生命力。大家一致表示,此次经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作为新时代的“海马青年”,将积极整理、深入研究此行所见所闻及前期调研成果,主动思考作为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未来,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行动,积极投身于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创新工作,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为赓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在触摸文化根脉中坚定理想信念,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供稿人:黄金雅、陶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