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海南师范大学 社科部,海南 海口 571158)
刘华初
【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引导和促进角色,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相互交流对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兼以增加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们相互之间的学习和情感交流,丰富课程的知识内容,培育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我们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工具与教学手段,改变陈旧的“本本”主义和灌输方法,达到了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效果
【作者简介:】刘华初,男,湖北孝感人,哲学博士、博士后,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方式:13118968016,huachu_liu@yahoo.com,海南省海口龙昆南路99号海师大社科部,571158
普通高校里开设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教学重要环节,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越来越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譬如,《思想政治》课伦理色彩重、政治意识强烈,在现实社会状况下,被公认为是大学生最难以接受的一门公共课。在现实条件下,如果不联系实际,回答学生们最关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问题,只是手捧课本,独白式地进行灌输说教的传统模式是难以真正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应用的普及,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迫切地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高科技和网络及时的推动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进行革命性的改变[①]。现在的思想政治课偏重道德说教,让人感到有些脱离现实世界的基本状况和实际生活。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如果不能结合实际,那么大学生就感受不到值得认真学习的需要和价值了,对课程自然也就产生不了什么吸引力。许多老师对此都有切身体会。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要是一味采取灌输式教学,的确会引起学生的反感。”[②]即使讲课老师再敬业,备课很认真,理论阐述完善而透彻,甚至为了不时地提起学生们的听课兴趣而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但由于其教学形式是单向的“一言堂”或者“满堂灌”,在课堂上真正自始至终认真听课的学生并不多,通常只是坐在教室前面的一部分;而中间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大多只是偶然抬抬头,听听讲故事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接着就埋头看其它书或做其它事情去了;教室后面的一部分学生几乎无人认真听课,他们要么趴在课桌上睡觉,要么交头接耳、听音乐、通过手机短信聊天甚至打闹。如果没有点名或者测验等纪律考察措施,恐怕只有前面的一部分同学会到教室来听讲了。据在多所高校的调查,学生不认真听课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学生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理想。总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令人堪忧。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困境的原因分析
从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说,如果没有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相互交流和影响就无从谈起。其结果自然是老师对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也不知道学生是怎么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不仅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要求的基本知识,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而在学生一面来说,他们也感觉课程枯燥无味,伦理道德的说教与现实差异太大,找不到现实中道德典范的精神感召力,更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认真听讲的兴趣。如此一来,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做学生的,讲台和教室两相分离,课堂气氛自然就会非常沉闷甚至混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教学效果令人担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性原因,也有新情况和新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由于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大学生又处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思考是中学生不可比拟的。而且,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规划,譬如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尤其是喜欢的专业工作很难的现状,大学生找工作的技能考核标准通常是各种各样的证书和工作经验,而不是思想上的正确性或者道德模范,一张英语六级证书要比全优的思政成绩更重要。如果说在讲思想政治的年代思想政治课占据重要地位的话,那么在当今世界,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尤其是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年代,思想政治课的“低回报率”给这种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各种现实的压力迫使许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在社会上兼职打工,这就是一个我们的政治思想理论课无法给出满意解答的问题。此外,要把握时代精神的脉搏,科学地解释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现象,例如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教育公正问题、“房奴”问题等等更是困难,许多教师在讲课和辅导中都难以深入讲解,更不可能拿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许多大学生宁愿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平台上获取与时代问题相关的信息,并在上面寻找答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新生信息平台比课堂更能提供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思想模式。相对于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有学者认为我们的教材“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甚至更长时间”。[③]在面对各种已经来临或者即将来临的现实问题面前,一门缺乏现实“实用性”和“价值回报”的政治理论课如果再缺乏时代感,与大学生的处境没有丝毫关系和针对性,在没有思想政治压力的今天,又怎么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呢?这种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又怎么能够提高呢?
其次,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的教学创新以及新技术手段的运用。面对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止步不前。因为那种模式在应对那个时代的教学任务上基本满足了那个时代的需要。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单向“填鸭式”灌输方式或许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实现。在那种模式下,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这当然就赋予了教师相当的主动性,从而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体精神。但是,在今天看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能动性被极大地忽视了,这不仅违背了马克思对能动性的人的活动的论断[④],而且,在高度强调个体主动性的时代,明显地脱离了时代精神的需要,从而导致教与学两个环节的脱离。现代教学理论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放在更高的地位上了,如果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那么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学效果自然不好。传统的忽视新教学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与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各种图形、影像、声音、动画都已经是其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一部分了,而传统的依赖嘴、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模式似乎更显得陌生起来了,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是完全可以把学生之心拉回到教室里来的。总之,让学生在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中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让他们在现实的师生互动中学会尊重老师和同学,培养个人品德,这就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
三、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在从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了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这是对建构主义教育方法的一种实践,是“以儿童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延伸[⑤]。在2010-2011学年,笔者对所在学校海南师范大学的大约上千名学生的教思政课等公共课教学中,通过分组自由选择案例讲解、讨论辩论主题、PPT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的实践;并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的总成绩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几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模式。
一是启发提问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性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事先要准备好问题材料,利用文字、图片、动画或视频短片等多媒体课件,提出启示性问题,让学生进行短暂思考,进行对话式交流。在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提示和引导,以保证循着预定的方向进展;最后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引出要讲的知识或者相关原理。譬如,笔者在讲要树立远大理想论题时,在制作的PPT课件中,首先就提醒学生回顾前面讲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论题,然后,联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历史的发展和英雄的历史作用等等,并与学生当下的现实关联起来,表明,并非只有在动荡的乱世中才有“英雄”,和平时代呼唤另外的历史人物,同样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人生价值实现的舞台。通过简单几句的串联,就把不同的章节,甚至不同的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就像我们人一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之间是有相互贯通和逻辑关联。随后再展示几幅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杰出人物的成就,譬如比尔·盖茨宣布捐献其绝大多数财产给慈善事业,最后提问,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出生背景和人生遭遇,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价值。学生们有时由于认识不全面,容易走向极端,有时说资本主义繁荣是假象,有时可能怀疑理论出现错误。对于这些各种各样片面性的回答进行恰当的校正和指导,让其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带着问题、带着主动性的思考认真听讲。最后在下课前,以总结性的方式给出比较完整的答案。学生感到时间不再是漫长的,而教师也不再为无人提问和听讲犯愁。
二是讨论法模式。选择某个适合讨论的主题,最好是有两组同学持不同看法的问题,让他们进行相互辩论,作为老师,我同时记下各种典型的不同意见。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越是具有对抗性的论点越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思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对枯燥乏味、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把理论与亲身经历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找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连结方法,而且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集体精神、尊重他人的品德,教师也需要思考、处理和整合各种不同意见。这样就实现了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提高。笔者在了解到体育专业的学生有许多在社会上打工的情况后,从学生们提上来的分组讨论主题中抽取一个相关题目,“大学生毕业去向:是就业还是读研?”让两组持相反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陈述各自的理由,同时也穿插性地给学生们引入辩证法的一些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自觉地把这些原理、要点与他们的论述结合起来,既言之有据、又言之有理。既达到了对专门知识的活学活用,又让他们看到了自己和对方的不足之处;让他们了解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从而学会宽容地对待别人的意见看法,辩证地看待社会思潮和个人面临的现实问题,这样他们对辩证法和矛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才是真正地学会和掌握了辩证法。
三是制作课件式。就某个主题或者小节单元知识,让学生制作PPT多媒体课件,促使他们领会书本知识,围绕知识或者问题,使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收集材料,同时也学会使用PPT多媒体软件,这对于师范类学生也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学生们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各种各样的材料、譬如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社会问题或者历史事实关联起来,因为搜集的材料案例要与课程相关小节的内容有联系。不能只顾搜集而不做评析。总之,就是要学生搜集材料案例和运用原理知识得当,思想观点正确,具体分析要深入和透彻。学生们通过搜集相关论题的材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交流,而且能够培养他们自觉开动脑筋,分析并主动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自学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搜集教学案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提供帮助。能力的培育和良好习惯的熏陶就在一个简单的知识性论题制作环节得到了实现,同时让其他学生提出意见,综合评分,用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多媒体制作实践,从而达到提升师生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和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鼓励、推荐课件制作优秀者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就像杜威所说的那样,教学要让学生明白思想方法和行动对于她们认识世界与规律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获得恰当的探究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和独立性。[⑥]
此外,笔者还和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普及,它已经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课外平台。由于思想政治课一般都是公共大课,人数多而学时相对少,在课堂上要想每个人都充分参与互动是不可能的。开辟课外网络教学和交流空间是一个克服课堂上师生互动局限性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学生们讨论教学方式的变换,共享好的意见和感想。有一次,学生向笔者反映室友有异常表象,笔者开始通过网上聊天进行不动声色的接触,了解到其母亲病重住院,而家境本来就不好,学习就业也似乎看不到前途,他面临是继续读书还是辍学打工的选择。作为老师,解决学生们当前的紧迫问题就是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最大的互动式思想政治教学主题,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其重要原则[⑦]。于是,多次逐步深入的交流和组织大家帮助,争取学校政策范围内的最大帮助,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解除了他的精神负担。还有一些学生在青春期所遭遇到的大同小异的情感问题,这是需要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才能做得的。课堂上不能展开讲解的材料、譬如教学课件、练习题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答疑释惑,包括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个人情感问题。只要教师能够主动和学生平等相待,学生不再有课堂上教师尊严的约束,就会大胆地、真诚地与教师进行内心的交流,甚至说出课程上难以讲出来的真实想法,这对正式而严肃的课堂教学和交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流和教育环节,也能“自然而然”地在言传身教之中实现政治思想理论课的真正目的。
当然,互动模式教学也不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运用得好固然会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笔者在互动式教学尝试中,经常遭遇到一开始不曾想到的问题,譬如,有的学生会从网上搜索来一些材料进行简单的处理应付差事,有的学生被PPT制作的一些技巧所吸引而转移了问题焦点,把一堂思想政治课变得了纯粹的网上五花八门趣闻和知识的罗列或者技术性的制作游戏,缺乏对诸多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反思,更缺乏对社会未来道德建构的远大理想,从而违背了思政课本来的目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首先要把握方向,课程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当下社会道德建构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负责任的态度教学,掌握课程上互动与交流的进程。由于大学生的高度自主性,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偏激言论需要进行技巧性的处理,既不能直接简单地打压,也不能一味纵容不管,前者会破坏课堂互动气氛,甚至激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后者让学生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信念。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态要有分寸,巧妙地引导学生转让主题,在课堂外要积极地疏导和平等性地交流,以理服人。在具体PPT制作过程中,对杂乱的社会现象不必引用太多,典型性的例子有一两个就足够了。第二是对课堂气氛和节奏的掌控。有的同学在发言或者上讲台讲着讲着,就控制不了时间,要么几句话之后没话可说,要么大段言论与主题关系不大,作为老师,我及时地给予提醒,或者简单地插入一两句话,将主题转到正题上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应该得到鼓励和引导,要让同学们学习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现状和我国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三是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协调统一。笔者对文科类的学生就多引用她们熟悉的中国历史名人,而对理工科学生,则多以科学家工程师为例,在讨论她们在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面对不同的困境遭遇时如何克服困难时,专业的热爱、对文明的不同方面的创造性贡献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职业精神与理想抱负不是相互分离的,专门知识和共同的人文关怀、人生价值的实现是融为一体的。在当今技术化、零碎化的商业社会氛围下,让学生们自己领悟到知识与理想之间的关联,职业与人生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培育健全的人格和树立崇高的理想都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
总之,教师要合理地把握知识内容与学习、思维能力以及PPT等多媒体技术使用之间的平衡。既不能无视现代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自我局限于传统的本本主义,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不能走向“唯媒体论”的极端,把多媒体看作教学的刺激源,视为解决教学问题的灵丹妙药。有些教师即便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没有有效地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所以还需要注意互动教学的适用条件,要做到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注重启发独立思考和平等讨论问题。利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能够广泛地增加学生猎取相关知识的容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当今变动的世界中,利用各种现实的材料帮助学生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思考和讨论,这可以让大学生们科学而客观地看待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建立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判断意识,不为一时之表象所迷惑,树立远大的理想。
参考文献:
[①] 邹宇、沈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教研究》[J],2011年第1期
[②] 王超群,高校“两课”教学如何提高吸引力,《中国教育报》[J],2010年09月21日
[③] 熊志翔,《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论》[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2年,第186页
[④] 何增光等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著选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⑤] 刘华初,杜威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教育评论》[J],2009年第2期
[⑥] 杜威,《学校与社会》,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4-76页。
[⑦] 韩明涛主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