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学科建设 > 发展规划 > 正文
    发展规划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8-08-24 16:45:08 点击率: 来源:本站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草案)

2017年12月)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精神,根据《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结合学校新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具有示范作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统筹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统领,立足省情,放眼全国,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坚持育人为本,对学院未来五十年的发展作出部署安排,制定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学院实际、让师生满意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

总体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上台阶的关键期,主要任务是壮队伍、补短板、强基础,力争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基本达到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属二级学科都有能力招收博士生,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成功,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成为全国特色专业。

2020年至2035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提高的发展期,主要任务是突出优势和提升影响力,力争成为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与研究的重要阵地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政治引领者,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领头者,全国中小学政治教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引导社会舆情方面有较大影响力。

2035-2050年,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国内外影响力,争取成为在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智库。

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与管理

短期规划:2020年前,对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强化领导责任,优化机构设置,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学院的硬软件建设达到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平均标准。

中期目标:2020-2035年,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和完善领导管理机制,形成优势和特色。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学院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名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责任,完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分管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落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机制,形成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会议并及时落实的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等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点学院地位。

(二)配齐配强学院的领导班子和完善学院的领导体制。学院班子成员必须群众认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奉献精神与组织协作能力、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党支部、教研部、群团组织、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设置合理运转合理,完善党政联席会的决策机制和教职工大会民主管理监督机制。

(三)建立健全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机制。要建立经费投入、办公用房和设备配备向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一流学科看齐的机制。尽快完成马克思主义学院楼建设,高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及教研用房,逐步改善学院的办公条件,确保每位教授有独立的教研用房、每个教研室有独立的办公室、每个校级及其以上研究中心有独立的资料室、研究生有研习教室,建立名师工作室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验馆。

(四)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提高政治学习的效果,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使师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导师遴选等方面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并逐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淘汰机制。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院文化,凝练体现办院目标的院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发展文化育人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短期规划:2020年前,对照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的标准,查漏补缺,明确方向,形成改革的合力,争取不断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助力成功申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本科审核性评估和师范专业的评估论证。

中期目标:2020-2035年,在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优势,争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面进入本领域全国前30名的水平。持续发挥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辐射海南省的引领带动作用。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形成并凝聚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特色,争取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根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要求,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充分发挥特聘教授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等教学手段,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让学生能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都有获得感。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教学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争取建成至少一门国家精品课程或至少获得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加强海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站,培育推广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多种教学方法,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并逐步向全省高校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视频网络课。

(三)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和培养,建设一支研究领域能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有二级学科、胜任不同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养深厚、规模适度的专职教师队伍。争取在2020年时学院的专任教师队伍能达到60名,在2020年后专任教师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但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步上升。重点引进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发展潜力好、学科发展亟需、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和在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教研部和学科团队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学骨干传帮带、教学名师工程、学术交流、研修班、教学竞赛、挂职锻炼、实地考察等形式提高已有专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科研究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和特聘教授的管理: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引导有资质、能胜任教学的政工干部(含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定期参加教研部的集体备课和各个级别的培训;继续选聘省厅级领导、企业领导人、智库的资深研究员定期定专题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近期目标:2018-2020年,按照《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年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要求,完善、提高,争取实现全部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工作有突破。

中期目标:2020-2035年,继续发挥学科优势,争取学科排名进入20名以内,争取至少产生1名在全国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长期规划:2035-2050年,巩固学科优势,学科排名争取进入前10名,产生1名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一)按一流学科标准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巩固现有的省级A类学科的基础地位,并努力创造条件向国家级一流学科迈进,保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海南的优势地位,使其继续成为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研究与宣传的重要阵地,海南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引领者,海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领头者,在国内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地方特色鲜明的一级重点学科。严格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的相关标准设置研究方向,培养和引进二级学科带头人,并突出特色和强化优势。学科建设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巩固学科的理论基础;又要重视应用研究,突出为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理论研究要夯实基础、瞄准前沿,立足实践、形成特色,争取在唯物史观、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物质实践观、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由经典到最新成果的系统性研究,推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研究要坚持红色方向、推进绿色发展,着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和服务海南“绿色崛起”方面深入社会实践、总结提炼经验,力争在海南制度体制机制和绿色崛起的社会主义维度,以及社会主义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指向等方面形成具有实践意义和战略高度的研究成果。争取2020年前博士招生覆盖6个二级学科方向,学科的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30名,并至少有一个二级学科或研究领域进入全国前10名;争取在2035年前培养出至少1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在2050年前培养出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二)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加强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研究中心、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海南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把每个科研平台建成各自领域的国内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重镇,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前来工作,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知识和智慧。支持教师经常参与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研讨交流,积极举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组织并鼓励教师联合攻关提高课题申报质量和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论著,逐年提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和有影响科研成果的数量。争取在2018-2020年举办6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和2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新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以上(其中重大项目1项以上),有10项以上科研成果被省级及其以上党政领导采纳或获省级及其以上奖励;在2020-2035年举办学术会议的次数和影响力、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数量和档次、科研成果的影响力能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排名进入前30名;2035-2050年,学科的综合影响力能稳步提升。

(三)完善本硕博相衔接、学术型与专业型分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本科生定期读书交流制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力争在2020年前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30%以上、初次就业(含读研)率超过90%,进入全国专业排名前30名(全国共233个思政本科专业)。探索本科生免试推荐读研和硕博连读、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的模式,以丰富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和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对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研究生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按二级学科或培养方向设置专业必修课、跨专业按课程组(大类)设置选修课,适当减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程,适当增加通识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类、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突出学校传统和教师研究优势的特色课要少而精且避免重复,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的建设,每门必修课程均要建成在线课程,每门核心课程都要建成精品课程。争取在2020年前,硕士生初次就业(含读博)率超过90%,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的比率达到30%,至少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5篇硕士学位论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同时,申报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提升科研水平拓展空间。

(四)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和理论宣讲,致力服务社会与影响社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参与各级政府文件起草和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宣讲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讲;鼓励教师在主流媒体刊发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争取在2020年前学院能成为海南省内最重要的最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和理论宣读机构;在2035年前在个别领域内能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机构。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2018年至2020年,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高水平国际产学研合作机构,在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外籍专家聘请、知名海外院校合作等方面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至2035年,在已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涵与形式,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实施以具体项目为依托,力争在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国际科研合作项目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至2050年,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全球优势教育资源,重点通过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学术科研国际化、学生生源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发展,实现教育教学国际化,师生互访、成果交流常态化。

  • 马院微助理
  • 海师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