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战“疫”,战“疫”有我
    一日一文一课
    疫情之下,“绿色+”发展新作为(第15篇)
    2020-03-29 08:40:47 点击率: 来源:本站

(余玉湖)

    一部人类演化和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不断战胜瘟疫和疾病史,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发展史。近几十年来,流行病毒和疫情日益频发,2002年爆发的非典(SARS)疫情,2009年爆发H1N1疫情波及全球,还有每年的流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病毒,已经在全球诸多国家流行,通过此次疫情,人类应该反思已走过的文明发展之路,从农业文明的黄色发展道路,到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卡特、汤姆·戴尔很形象地指出,“文明人走过地球表面,在他们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面对新冠疫情,人类应该改变旧的不合理发展理念和道路,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用“绿色+”消费理念引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道路。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是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最美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进入新时代,随着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极速扩展,融合众多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赋予绿色发展更加深刻的内涵、更加宽厚的领域和更加明确的方向,绿色发展已然成为“绿色+”的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即实现发展绿色化、绿色创造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方式的一种模式创新,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以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实现“绿色+”的目标就是生态发展。光有绿色,没有发展,就只是空谈。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灵魂,离开生产力发展的“绿色+”理念就是一潭死水。纵观此次疫情,不但要做好有效的防治,更需要通过恢复生产、发展生产来提供可持续的防治疫情,提供防治的设施、设备,为战胜疫情攻提供基本物质保障。从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总结,我们始终要坚持以发展为主线,通过发展解决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根本,以产业发展为载体,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质量,才能实现发展绿色化。

    发展要以“绿色+”为方向。光有发展,没有绿色,就会偏离了方向。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不能只谋求利益的多寡,而破坏环境,毁掉绿水青山,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产生威胁人类自身的疫情。人类在实现发展过程中,始终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作用于自然的力量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及其结构,不能超越其承载能力,造成无法恢复,要充分利用自然力本身的作用来实现发展,这本身就是绿色发展,马克思指出,“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如果过度破坏环境,消耗资源,造成生态失衡,三自系统无法恢复(自循环、自净化、自调节),就像人体超负荷运作,过度消耗能量,身体出现紊乱,自身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就无法战胜病毒。

    实施“绿色+”战略。实施绿色+健康、生态、环保战略,一方面要使“绿色+”这种新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自觉形成“绿色+”世界观,支配人的行为方式、指导人们在行动和行为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要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实现绿色、生态、环保,从源头上改变旧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不合理发展之路。生产的产品实现绿色、生态、环保,消费的产品最终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消费引导生产,影响健康。消费反过也会影响和推动生产发展,有什么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会促使生产趋之若鹜,网传有人以吃果子狸、蝙蝠为荣,这种是攀比性消费,变态性消费心理,追求吃野味,吃怪味。因此,要提倡健康适度的消费,同时,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商品符号价值,而忽视商品的实际效用、造成环境污染的消费,倡导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筑绿色消费新方向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要树立绿色生态文化意识。“绿色+”消费理念是一种以“珍爱生命,崇尚自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尊重规律”的现代观念。树立绿色生态文化意识,是建立绿色消费观念的基础,加强生态观念和绿色发展意识的宣传,形成绿色消费新理念。“建设绿色生态文化是一项长期工程。文化是实际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的直接反映,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的积累和形成通常经历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一旦文化形成,短期内改变就不容易了。比如,不少人受“吃什么补什么”“吃什么养什么”“吃什么治什么”思想误导,存在不健康、不生态的消费行为,甚至在某些地方把野味、怪味当作绿色资源,把吃野味、怪味包装成为一种饮食文化。而新冠病毒的滋长,正是对人们当前消费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意识的一次拷问,暴露出生态文化意识的缺失。疫情之下,我们必须摒弃和抵制鄙俗粗野的饮食文化,取而代之后的是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最关键的是努力树立人们心目中的绿色生态文化,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民和我们后代的心。”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要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并通过改变消费方式来引导生产模式发生重大变革,进而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向生态、绿色转变的消费理念。“资源保护运动能够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觉醒的观念:毁灭大地在道德上是错误的”。这种“绿色+”的新观念不仅仅是个人意识的自觉,更要自觉养成类意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态系统和地球生物圈之中。个人不仅应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还应对非人动植物和生态系统负责”。要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要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要健全“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倡导绿色、文明的消费理念,除了培育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树立文明的消费新风之外发展观,还要加强规范、制度建设,为“绿色+”消费构筑安全的保障体系。据报道,新冠病毒源于食用了蝙蝠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造成了病毒的泛滥传播,给人类公共安全卫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殊不知,人类与野生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和谐共生,大自然才能共生共赢。而某些人由于不文明的消费行为,给社会上一些盗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市场需求,形成了一条野生动物利益链。而要切断这条利益链,关键在于健全法律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修订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健全执法管理体制及职责,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近来,我国已及时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积极出台生物安全法。法已立,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法治意识和法治方法贯穿于执法、司法和守法各环节中,共同发力,形成合力。

    当前,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形成,加剧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绿色消费是顺应当前发展阶段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消费,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倡导“绿色+”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既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顺应消费革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

作者简介:

    余玉湖,哲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研究。兼任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基地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成员、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会会员,重庆市哲学伦理学会理事等。

    截至目前为止,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二十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重庆市社科项目2项,重庆市教育教改项目2项,校级及教改课题8项。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在《新华文摘》《自然辩证法研究》《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

官微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joffCj5_VmH2iSccF5I4A

疫情之下,“绿色+”发展新作为(第15篇)

 

  • 马院微助理
  • 海师马院